设置

关灯

第373章 生民立命,衣食为天。

    第373章 生民立命,衣食为天。
    广州。
    在邓肯登基后,兴王府已经被改回了广州,但民间以为两广是龙兴之地,依旧沿用兴王府的称呼。
    此时在庙街的小巷內,一位衣衫破旧的年轻人正眉头紧锁,跟身边的同伴道:“卢兄,你真不打算再参加科举了?”
    那卢兄男子长得黝黑,体格高大,苦笑一声道:“家中钱粮无以为继,我如今只想谋一份差事。”
    听到好友的话,那年轻人也不由神色一动,因为看他衣著就知道家境一般。
    “刘兄可愿听我一言?”
    那高大男子抱拳道:“如今天下百废待兴,吾等寒门子弟,未必要考上功名才能一展才华抱负。”
    “陛下用人向来不拘一格。”
    “看今年科举取士的规模,朝廷恐怕另有安排。”
    这是最坏的时代,也是最好的时代。
    但对於读书人来说,尤其是儒家子弟来说,五代十国应该是最黑暗的时期,可以说中华近千年的时间里,没有那个时代的读书人比现在更惨。
    同样也因为这一点,儒家的力量被削弱到了极致,后来因为宋朝极度优待士大夫阶层,才重新恢復了社会地位。
    在天下的读书人里面,两广地界的儒生是最被看不起的。
    因为刘鋹的阉割令。
    甚至因为陛下重用李逢吉等人,其他地方的士子还戏称他们『阉党』。
    邓肯登基后虽然恢復了科举取士的制度,但是並没有把儒生的地位拔高起来,更別说是像宋朝那样极度优待士大夫了。
    赵匡胤那是得国不正,得靠討好士大夫来稳固地位,才会导致宋朝文官犯错都极少死刑,武將动不动就杀了了事。可在邓肯的治下,文官也一样杀,还是那句话,这个时代不缺有能力的人才,你不干有得是人想干。
    “那也不用去后稷学院啊?”
    这刘姓男子眉头紧锁,好心劝道:“將来学有所成,莫不是还得下地干活?”
    读书人心高气傲,哪里愿意干些脏活累活。
    一旁的卢姓男子笑而不语,淡淡道:“大司农位列九卿之一,正是后稷学院的院长。”
    “你可知他並非是儒家出身?甚至身上毫无功名?”
    “兄台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。”
    说完,这卢姓男子告辞离去,但终归是多年的好友,有些事情虽然不能点明,却可稍微暗示一番,他抬手摺下一段树枝,停顿片刻,递了过去道:“刘兄若是想清楚了,可去驛府寻我,一同北上。”
    那刘姓男子捏著一节树枝不明所以,他颇有才干,却心高气傲,脱不下长衫,放不下读书人的脸面,心中更渴望的是科举成名,封侯拜相。
    就在他往西市走时,前方突然一阵喧譁,紧接著是鞭炮锣鼓齐鸣,吸引无数人流朝著广州布政司的方向而去。
    “发生什么事情了?”
    他心中好奇,跟著人流一起往前,很快便看到有差衙张榜贴文,正是朝廷颁发的邸报。
    有站在前面的人大声读出,传到后面断断续续,他只听到一段话。
    ——“奉天承运皇帝詔曰:
    有栗特商人曹延兴献种,功在社稷,使黎元免寒冻之苦,疆域增赋税之源。特封为侯,赐紫金印,食禄千石。钦此。”
    什么?
    封侯了?
    四周一片譁然之色,刘然鸿也不由满脸羡慕,四下打听一番,却是知晓了原委。
    栗特人在中原也算歷史悠久,汉文史籍称“昭武九姓”(康、安、曹等姓氏),从唐代到五代,一直都有栗特人担任將领。这曹延兴据说是瓜州人士,他进献的东西唤作。
    刘然鸿也算是心思活络之人,他很快眉头蹙起,暗自道:“这邸报为何点名栗特人的身份?”
    “胡人封侯?”
    “这是朝廷打算经略西域吗?”
    下面是一大段关於的介绍,用得都是白话文,据说陛下最討厌之乎者也了。
    另外,臭名昭著世修降表的衍圣公也是宋朝封的,陛下登基后直接剥夺了孔子后裔的爵位,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。
    这个態度基本上就能看出来陛下对儒家的立场。
    没有儒家就不能治国了?
    开玩笑。
    在邸报的后面还有一段话,却是有龟兹一地的商人进献了一种作物,唤作『西瓜』,也因此被重重封赏,但是並没有爵位,只是给了一个官职。
    上面的重点还是跟有关,算是科普了它的作用。
    “进献此物,居然能换来一个爵位。”
    “这到底有何神异?”刘然鸿也是心中好奇。
    这种好事,怎么没落到他的头上?
    中国有两支种,一支產自印度次大陆,亚洲经印度、缅甸、越南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。另一支產自非洲大陆,大约在南北朝时期,草经非洲、西亚传入xj、河西走廊一带,后者更好一点。
    中原的普及,还是宋末元初,明朝朱元璋时开始大规模强制种植。
    邸报上点名了將试点播种,將来有可能大规模推广。
    “卢兄说得没错。”
    “这大司农確实是位高权重。”刘然鸿心中暗自道。
    大司农,约等於后世的农业部部长,还兼管一部分的农业財政,当今陛下十分重视农业发展,光是看进献一个就能封侯,便可知晓其中一二。
    “莫非世道真的变了?”
    “並非只有科举功名才是唯一的出路?”
    刘然鸿离开前,看到了广州布政司的告示,上面正在招募人手去夷州,一为移民,二为拓荒,主要是种植甘蔗,听说夷州十分適宜种植此物,也因为甘蔗的大规模推广,广州市面上的价降了接近三分之一,平民也能买点尝尝鲜,当然品质好的还是一样贵。
    生民立命,衣食为天。
    不知道为何,此刻刘然鸿突然想到前不久听到的一句话,自从陛下登基以来,国家施政的大方针,都是以百姓的衣食为主,至於教化方面,反而是没下太大的功夫,甚至儒家的许多提议都被否决了,採用了法家的明正典刑。
    饭都吃不饱,你跟我讲教化?
    “陛下轻视儒生,看样子卢兄说得是对的。”
    “將来恐怕儒家子弟未必能在朝堂上得到重用,此番开科取士,更像是走个过场。”
    这后稷学院到底有何神异之处?
    不就是个学种地的地方吗?
    为什么卢兄连功名都不要了?
    刘然鸿一路沉思,摸不著头脑,待回到家中时,手中还捏著那一节树枝,他打量了一下,觉得自己的好友神神叨叨奇奇怪怪,隨手一扔便扔到了小池內,毕竟事关將来的前途,他还得好好考虑一下。
    傍晚时分,刘然鸿依旧下不定决心,但走出小院时,他突然间神色一怔,怔怔地看著池子的方向发呆。
    一节树枝立在小池內,翠叶莹然,甚至开出了一朵小。
    这神奇的一幕,让他心神久久不能平静。
    “卢兄误我啊!”
    “早知这后稷学院有如此神通,我还去考什么功名?”
    他只希望现在还不迟。
    若是陛下设立的这些学院都有如此惊世骇俗的能力,那么將来朝堂之上,岂不是只有儒家门生才是真正的手无缚鸡之力?
    卢兄才学了多久?
    便能施展这样的手段。
    那传说中的大司农岂不是拥有呼风唤雨改变天时之能?
    这一刻,刘然鸿激动无比,一路朝著驛府的方向狂奔而去,在路过码头方向时,他还看到有疍民在祭祀海神娘娘,更远处则是前往夷州的移民。
    泉州。
    在港口的方向,一座巨大的船厂已经建立,往来於此的人群都有一种独特的气质,若要仔细形容,大概便是老师傅的自信吧。
    “陛下让我们造福船。”
    “可是这人手確实是不足啊!”
    “难不成,真要收那些儒家弟子当门人?他们这群读书人,清高自傲,真愿意学?”
    泉州,从宋朝开始就是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。
    江口码头的位置,一面色清瘦的老者瞥了一眼身旁之人,淡淡道:“愿意学就留下,不愿意学就滚蛋。”
    “如今百废待兴,陛下想要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。”
    “要得不是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废物。”
    “不能干事的,统统给老子滚蛋!”
    用读书人,是因为他们脑子好用,学过知识,学其他的东西也快,可若是还守著过去儒家的那一套,那么直接滚蛋便是了。
    这世道缺的不是官老爷。
    “对了。”
    “莫老,陛下还令我们著手製造纺织机,那都还未大规模普及,我们急著造出来也没地方用啊?”一旁人小心翼翼道。
    那老者瞪了他一眼,冷声道:“这是陛下的旨意,立刻派人去造。”
    “没地方用就先放那。”
    朝廷有意將泉州建造成整个中原最大的造船厂,如今上万工匠已经齐聚於此,由墨门的人负责,陛下只给了他们三年的时间,若是三年还造不出来像样的东西,他们这些人可以自己洗乾净脖子领罚去了。
    一切给生產力发展让道。
    中原持续了上千年的『官僚主义』直接被整顿,在一只手摁死了儒家后,邓肯下一步就是整顿吏治,抓得也不是贪污,而是干实事的能力,没有能力的官员,没有效率的官员,哪怕是清廉也给我统统滚蛋。
    以农为本,以工为器。
    一切只为了生產力的发展,哪怕是教化之功,也废弃了许多儒家的东西,直接以最朴实的语文、数学等替换一部分启蒙后的教育体系。
    这可是五代十国结束后。
    儒家直接被打断了脊椎骨,跪在地上爬著的时候。
    这个时候还不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,简直对不起时代的重击,从唐末至今,叛军杀门阀士族,武夫杀儒家门生,杀得整个天下的读书人都跪下去了。
    可以说一切改革的障碍都被扫除,邓肯一言废了孔子后代的爵位,儒家门人连屁都不敢放一个。
    一行人很快进入县衙。
    泉州的地方官此刻也是十分头大,上面给出的政绩考核是船政、渔业、海贸等,任何一个拿出来都不是简单事,而他坐著的这个位置,想要继续干下去,就必须拿出点成绩来。
    “莫老。”
    “这桐油確实是不够啊。”那长须男子看到他们便立刻急匆匆赶来。
    官架子?
    那是找死,这些人直属於工部,只要往內阁递个摺子,他过几天就得收拾东西滚蛋了。
    从朝廷中央下放的那些技术大佬,能直接通过锦衣卫把摺子递到陛下那里。
    这是什么概念?
    天子门生。
    国之重器。
    大院士位。
    哪怕是一方的封疆大吏,得罪了他们也是吃不了兜著走。
    听说为了试点的种植,南边一口气擼掉了十几个官员的乌纱帽,全部都是因为办事不尽心,跟地方豪绅有所勾结,影响了政策的实行。
    陛下这是登基后,杀人杀得比较少了,若是登基前,已经有人要掉脑袋了。
    生產力。
    这个词也是他们最近学到的,听说是出自陛下之口。
    陛下对他们这些技术大佬寄予厚望,更是听闻有农家的弟子,在兵家的高手以及从武林中招募的六扇门高手护送下,一路探索海外地区,据说是搜寻海外良种带回中原。
    燕京。
    一支商队正在前往辽东地区,自从茶马互市的法令颁布后,来自辽东的马匹、毛皮、牛羊等货物不断地流入中原,而中原產出的茶叶、工具、瓷器等也流向了辽东蒙古等地。
    此时一阵马蹄声传来,那结伴的商队顿时大惊失色,有管事上前,恭恭敬敬道:“诸位军爷?”
    “可有什么能效劳的?”
    为首的男子满脸络腮鬍子,仿佛北方大汉,提著马鞭问道:“你们要去哪?”
    “可是去黄龙府?”
    那商队管事满脸陪笑道:“去不了那么远,最多到上京。”
    “诸位军爷可是要去黄龙?”
    听说朝廷颁布了戍边军屯法令,最近有不少军爷前往辽东等地,据说甲兵能授田两百多亩,哪怕是辅兵都能授田一百亩以上,当然都是需要自己去开垦的土地,不过也听说那边的黑土地颇为肥沃。
    有些军中之人担心家人带过去受苦,便自己先与人同行,去个两三年,待到安顿稳定了下来,再接自己的家眷过去。
    哪怕是他们这些商人,也听说戍边军屯的人日子苦得不行,白山黑水,鸟不拉屎,还得防备野人女真等。
    但只要熬过去了,將来多少也是一个小地主。
    这些军爷明显有些神色失望,为首的大汉似乎是个百夫长,他骑马来到了货物前,打量了几眼道:“可有锅碗瓢盆一应事物?”
    那商队管事赶忙点头道:“有的,有的。”
    那络腮鬍大汉继续道:“能不能令人送到黄龙府?路上我们会派人接应。”
    商队管事有些为难,最后咬了咬牙道:“能。”
    他们这些走塞北的商队,最好还是跟军中人物有些交情,將来也能避免很多麻烦。
    很好。
    那为首的大汉点点头,朝著身边的一人道:“拿份字据过来。”
    说完,他扔出一块金子道:“这是定金。”
    “別耽误了。”
    这数十人很快离去,骑马飞奔,身手矫健,听说边军调了一批精锐过去,应该就是他们了。
    “应该是真定军的人。”
    “看那马刀,听说他们灭西洲回鶻时,曾以数百人大破敌军三千。”一个伙计小声道。
    商队管事瞪了他一眼,示意他別话多。
    片刻后。
    这支商队也很快出发,朝著辽东的方向远去。
    最近西面撤下来的军队不少,真定军、西平军、安西军等等,有不少军中精锐调往地方剿匪,辽东地界还算太平,在契丹余部彻底臣服后,他们这些商人也不用担心遇上匪盗。
    “听说过两年朝廷要对野人女真用兵?”
    一商队老人小声跟旁人交谈,他们这些商人对消息都十分在意。
    东北行省。
    朝廷最近实行了行省制度,本来是元朝才出现行省的,但是邓肯提前用了。
    东北眼下要提前开发並不容易,只能先一步一步垦荒发展了。
    这是一个试点。
    只要东北地区能移民垦荒站住脚跟,那么將来西部西北等地,也一样可以移民过去。这些人感受不到时代正在发生的剧变,但是他们也感觉到一点,如今的朝廷似乎跟过去的朝代有点不一样。
    皇城內。
    邓肯在隨手下达了几道政令后,抬手拍了拍一旁蕊夫人的满月,此女冰肌玉骨清无汗,又有淡淡体香,冬暖夏凉,很適合暖床。蕊夫人恭敬跪地侍奉邓肯起床,没过多久,卢琼仙便带著十多位美貌宫女侍奉他穿衣洗漱。
    今日无事,御幸……算了……先修养两天。
    邓肯的意识回归维度之上,准备看看其他人间体的託管情况。
    倦了。
    提起裤子就是硬气。
    卢琼仙这段时间进献了不少调教好的美人,有民间的美色,也有南唐北宋的后宫佳丽,邓肯御幸了近百人,如今兴致阑珊,觉得此时对美色已经没有什么想法了。
    眼下天下初定,不宜大动刀兵,他对人间体以託管为主,除非是印度神系降临,要不然他也不用亲自出手。
    现在邓肯等得是一个时间节点,灵气復甦的时刻。
    不止是此方世界,根源世界也在变化。
    因为一號人间体的投影页面中,最近浮现了提示,法兰西爆发了大革命,有人以仪式召唤了英灵,甚至出现了一位叫做『拿破崙-波拿巴-邓肯』的杰出人物。
    波拿巴姓氏起源於义大利托斯卡纳地区,这可是正经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区。
    此人自称拥有邓肯大帝的血脉,甚至召唤了帝国鹰旗军团的某位传奇將领所化作的强大英灵,这位传奇將领被誉为『北日耳曼的征服者』『伦巴第的屠夫』等,拥有诸多显赫的称號头衔。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
    (本章完)